拍摄|赵云飞、姜浩、闫国鹏 剪辑|赵云飞、闫国鹏 采访、撰文|杜明伟
“很多事情不是你设定好,就能坚持下来的。”
从2003年开始,当时的中国街舞还远远不及现在,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艺术生态。作为较早入圈的前辈级人物,大大小小拿过二十多次奖杯。在杨文昊看来,十几年的坚持并没有“他”视角看起来的这么可歌可泣,“很多事情你去设定好要去坚持,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很难坚持下来。也就是不知不觉的你就喜欢它,然后一步一步走、一步一步跳,突然发现我已经不知不觉跳了那么多年。”
七八月份的北京难得几次阴雨天,不过还是一样躲不过低气压带来的闷热。因为专访日程安排,杨文昊提前几个小时来到舞房,专访结束后,又同往常一样继续为巡演通宵排练。
昼伏夜出的工作状态,仿佛同一时差地区内,只有这里还留下一段节奏。这样形单影只一跳就是凌晨四五点钟的状态,好像可以和接触街舞之前的他联系起来,内向、喜欢安静,深夜总是为这类性格准备。
街舞和“我”
“首位在美国取得poppin冠军的华人”,这顶荣誉标签让杨文昊被多数圈内人知晓;在真人秀节目《这!就是街舞》的出现,也让他在大众所沉醉的互联网和电视综艺中更加出名,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偶像。
提起街舞,杨文昊不止一次把他们的关系形容成恋人,从最初一见钟情的喜欢,到之后不知不觉就这么跳了十几年。在他身上,所谓的喜欢和热爱没有当头棒喝的一瞬间,也没有从开始就设定好的坚持,所有的情绪语气都显得温柔自然、所有的成就也显得不期而遇。
这种感性也经常让他在乐手、歌唱家、画家等等不同艺术家身上获得感受,并且参与到自己的街舞创作中。
说起十几年前街舞所面对的有色眼镜时,杨文昊也能感觉到自己在较劲,“我想给更多人看到舞蹈的可能性,其他艺术形式能做到做的,舞蹈也能做到,就尽量让这个时代的偏见越来越小。”
不同舞台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?
对我来说都是都是一样的舞台,表演也好,比赛也好,还有包括教课,我觉得这都是舞者的工作,都是舞蹈的一部分。其实我每一次站上一个更大的舞台的时候,我都要发抖,而且我是真的抖,不是那种你觉得自己在抖我是真的肉眼可见的抖。
街舞创作中,通过什么方式去寻找灵感?
以前会看电影、看书,会去国外交流、和不同的艺术家交流,他有可能是一个乐手啊,或者是一个歌唱家,甚至是画家。因为艺术它有共性吗,所以有时候跟其他领域交流也可以得到灵感。我觉得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都在传达一种感受,不管是电影、音乐、舞蹈还是绘画,有些时候你喜欢它,突然一下就觉得这个东西很打动你的心,它其实是带给你的一种感受。或者是传递方式也有区别,就好像国画传递感受的方式,就和西洋(艺术)或素描传递的方式就不太一样。
什么时候喜欢上了街舞?让你坚持十几年的是什么?
小学时候看了迈克杰克逊就被撞击了这么一下,特别感动、特别震撼,就觉得世界上还可以有这样的艺术啊,很一见钟情的感觉,一看就很喜欢。
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你不是你设定好了,并且去坚持能做下来的。因为有很多事情当你设定好,然后说我要去坚持,这件事情本身就会变得很难坚持下来。真正坚持下来的事情很少是咬着牙说我要坚持我要坚持,我是不知不觉地喜欢,然后不知不觉一步一步走,一步一步跳到了某个阶段,突然发现好像我已经跳了那么多年了。那个时候才会想,要不要把它做成职业的?最单纯的喜欢,然后一点一点做下来,慢慢影响到未来。
十几年前对街舞接受度很低,当时的坚持是怎样的感受?
我刚开始跳街舞的时候是最严重的时候,那个时候父母也不支持,觉得你不可能把这个当职业,那个时候连街舞比赛都没有,国外已经有一些underground比赛。所以自己对未来也是迷茫的状态。那时候我们自己能够亲眼看到的跳街舞的最高程度,就是去给明星伴舞。
有些时候我会去较劲,会觉得为什么其他艺术形式能做到街舞做不到,然后参加了节目之后,被更多的人看到,其实我就是想给更多人看到舞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,其他艺术形式能做到舞蹈也能做到,尽量让这个时代的偏见越来越小。
和街舞相伴的十几年 让我从自己的小房间走了出去
街舞,作为一种街边文化很容易感觉到情绪宣泄中的强大爆发力,这种属性和作为华人、并且骨子里安静的杨文昊当然不同。“如果不是跳街舞的话,一定做的是幕后的艺术行业。”带着这些不同,街舞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慢慢给予他蜕变、也带来更多可能性。
小学三年级自学街舞,初中才敢跳给身边人看,相隔几年后直到高中首次登台……回忆起第一次跳舞给朋友看的情景,杨文昊这样形容身边人的反应,“就好像你们突然给身边的朋友说,其实我是警察,或者其实我是蜘蛛侠”。
这是街舞带给他的蜕变,反之他的街舞也有属于他自己的性格和情绪,“其实所有情绪都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,不只是发泄、爆发力,它还可以表达你的快乐、难过和愤怒,还有你温柔的时刻。”
十几年的成长陪伴里,街舞带给你哪些蜕变?
它让我更外向一些,因为我骨子里很喜欢安静,喜欢自己呆在家里,如果不是跳街舞的话,一定做的是幕后的艺术行业。要不就是画画、或者写东西……关在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可以完成的东西。但街舞让我打开了我另外一扇门,让我走了出去。
我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自学跳舞了,没跳给过任何人看,直到初一才跳给我最好的朋友看,他们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,就好像你突然给身边朋友说,其实我是警察、其实我是蜘蛛侠。第一次上台是在高一,中间又隔了很多年,但是在高一上台之前已经敢在同学面前、或者班上跳舞了,那已经进步了很多,后来慢慢地才敢上台。
通过舞蹈,你在宣泄或者表达些什么吗?
一开始跳舞时,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,我这个动作一定要漂亮、一定要帅,就像小朋友谈恋爱一样,我就喜欢长的好看的人。但当你成长了之后,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追求,再去反馈来情绪的表达。其实所有情绪都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,不只是发泄、爆发力,它还可以表达你的快乐、难过或者愤怒,还有温柔的时刻。那个时候会想把音乐放小声一点,跳一些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,他可以带给你那种需要关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才能找到的情绪。
舞者身上的“叛逆”标签, 是否也能给这个时代带来蜕变?
我觉得亚文化也好、小众文化也好,很多时候它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我可以做自己,我可以跟所有人不一样,所以他给人感觉就一直是在打破常规、打破传统。在这样的环境,你会发现老师好像没有给你规定和标准答案。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真正的反叛,而是你找到了另外一种价值观、另外一种方式去做这件事,只是在特定的时代下,在特定的背景之下,这件事情被动地成为了一个反叛的事情,实际上我只是想做这件事而已。
舞者或者设计师 它们是我生活中的两面
乘车沿着工体西路开过去,转弯到了工人体育场的背面,就是杨文昊的舞蹈工作室。这段路在休息日的凌晨往往水泄不通,但因为周一下午的原因,终于可以和这条路、而不是车辆和人流相识一下了。
电梯停在六层,走过前台后最显眼的不是舞房玻璃墙,而是挂满龙门架的衣服。从街舞到潮牌生意,杨文昊在2010年创立了个人品牌the v。街舞圈里的名气蕴蓄,还有《这!就是街舞》等等电视黄金时段里的综艺节目里的表现,都成了他的活字招牌。
和杨文昊聊过一会儿之后,也就不会好奇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冲突了,如他所说的,“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安静一个热闹,正好是平衡了我生活中的两面”。
并不用一一列举什么具体共性特征,潮牌和街舞,显然是当下和“潮”这个词最为接近的事情了。两个身份最让杨文昊头疼的,是那些撕不完的标签,“我觉得他给我贴上一个标签,就抹杀了我一堆可能性”。
从舞者到设计师,它是你坚持梦想途中的一个旅程吗?
我觉得时尚和舞蹈是同一时间带给我的,比如小时候受到迈克杰克逊的舞蹈冲击的时候,会觉得他穿的也好看,我记得那时候他的mv里穿的全黑皮衣,好多金属扣、还有手套,我就觉得特别酷。你会明白他那么穿是有他的道理,跳街舞很多手势或者穿着打扮上的一些一些讲究和一些习惯。
舞者和设计师两个身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
最大的不同,就是一个安静一个热闹,正好平衡了我生活中的两面。设计是一个很安静的工作,但舞蹈哪怕你自己一个人也会有很闹的声音状态。最大的相同点,我觉得是让我对所有事情的包容度变得很高,很少会看不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;包括舞蹈也是,你的风格跟我完全不一样,但我也能接受,我也能觉得可能里边有一些东西我可以学。我知道那是你,你在表达你,我在表达我,我希望别人尊重我的表达,同样我也给你尊重。
在你看来在这个时代什么才叫做“潮”?
我对“潮”这个东西的评价一直都不是单一的,我对很多词的评价都不是,它从始至终都是综合的,是一种态度,而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事情。
我是一个标签很重的人,但我一直在撕标签,只是撕不过来。我的个人标签特别重,这是我自己特别不舒服的一点。我知道有很多人,他希望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,但我觉得他给我贴上一个标签,就抹杀了我一堆可能性。
骨子里的安静让他十几年的街舞事业走得亦步亦趋,一见钟情的喜欢和不带设定的坚持,也带着属于他自己的温柔和平静。在街舞里更多风格的表达,作为舞者、设计师尝试着撕掉标签追求更多可能性,都源于街舞和杨文昊之间的彼此蜕变。
这也像全新一代poloplus的故事,毫无察觉的热爱、不知不觉的数十年坚持,也就悄悄挣脱了所有桎梏,等来了更多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