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摄 | 姜浩 剪辑 | 刘璐 采访、撰文 | 杜明伟
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”,结束了连续24个小时的工作、也结束了shao新一季发布会之后,余少群这样说,“想做服装设计师,可能要追究到我小时候,妈妈在缝纫机上做衣服那会儿。”
大众眼里的余少群,近些看是《如懿传》中的安吉大师;更早些时候,还是唱戏人梅兰芳、《倩女幽魂》中的宁采臣。总之荧幕里的他,是一个 “美公子”,也是舞台上的“角儿”。
“我这24小时都是特别崩溃的状态,紧张的不得了,他们都觉得我神经质。”余少群在精神饱满地说到过去24小时的工作状态时,似乎只有从身旁的团队那儿,才能找得到高强度工作后的疲累。虽然今年已经是他第二季,但他还是兴奋里掺杂着紧张。
最近两年,余少群身边的声音,少了些戏剧里的传统唱腔,多了些时装周伸展台上颇具现代感的脚步声。但不变的是,不论是设计师还是演员,都有一份对戏曲艺术的感情。
从去年的“茶”系列,到今年的昆区《牡丹亭》系列。或许有小时候耳边缝纫机的针脚声,也因为他的“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”。提到做服装的动机,余少群觉得,“就是想做。”
而中国风是个被推着走了十几年,也是一种像年轮一样岁月在其中、斑驳在其外的风格语言,倘若赤裸裸地堆砌在现代人的服装上,应该和专访时余少群所说的相差无二:“这种衣服穿出去好像不太合适也不太便利,甚至老旧、累赘。”总之这样的中国风,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。
姹紫嫣红、春色如许、天意秋初、似水流年……不同裙长下躲闪着的年龄感、某处传统绣片要不要保留、logo材质是亚光材质还是凹凸质感,在细节和整体风格的把控上,像所有设计师所面对的一样,发布会开场前,设计永远都不会停;余少群也一样,几乎纠结到了模特出场前。还好不论是他看到的、还是聚光灯之外的朋友看到的,都是一样的值得肯定。
就像很难给窗前盆栽找到一个绿色以外,更适合它的颜色;也很难想象冷暖之外,皮肤还能切身感触到其它温度;同样,要把余少群的“梅兰芳”从观众脑海里消去,太难了。
“都是我的兴趣所在,所以不会有取舍这件事。”
关于演员这个身份,曾经有人说他长得像,也有人说他演得像。而余少群想的是,当他的经历和外貌结合在一起的时候,角色本身就已经在那儿了。化作现象,就是我们经常给演员冠以的“角儿”这个称号,从幕布口走到台中间,万千观众的千万双眼睛都会不自觉地集中在他身上……长得像也好、演得像也好,都是种既能看到、也能听到的“功力”。
“而有设计师这个身份在的时候,让我更热爱生活、更愿意去观察生活。”设计师这个职业对余少群来说不算是个谙熟的技能,但是两年的发布会让他收获了这些衣物和身体的联系。不仅让他找到一种路径,从西方时尚中窥见东方美,也从不同材质、不同面料、不同触感中,找到不同人格、感受不同情感。
这就是服装设计给他带来的, “更热爱生活,也更愿意去观察生活。”
新浪时尚:为什么会跨界到服装设计?
余少群: “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”,要细细地追究是为什么,我觉得可能得追究到我小时候,妈妈在缝纫机上给我们做衣服。在那之后学戏曲、拍电影,一直没有机会去做,但经过十多年积累后,这种欲望反而越来越强烈。我没有刻意要去从事哪个领域,就像当初学戏曲一样,就想去舞动那个水袖,就去学了;就像拍电影一样,陈凯歌导演在杭州看到我,他就觉得合适,就来做了这个事情。做服装也是一样。
新浪时尚:中国风如何结合现代元素,更适合现代人穿着?
余少群:中国元素放在成衣里,多一点就让人觉得有点老旧,有点累赘,甚至夸张。这个是成衣里千万不能有的。其实你们今天看到的每一张稿子,都是经过了不少于十张稿子的揣摩。裙子的长度控制在哪里,其中体现出的穿着者年龄,每一个细节,用在哪里、用不用……不敢说这次就一定找准了,但是我发现这一季是成功的。既让大家觉得是成衣,又觉得别具韵味。
新浪时尚:跨界成为设计师,对生活的感受有什么变化?
余少群:如果有设计师这个身份在的时候,让我更热爱生活、更愿意观察生活。就像在服装中用到的很多材质,其实以前我是不太关注的,但是当我要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,不同的材质背后所体现的不同季节、不同线条,它们之间的质感有没有矛盾。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,其实仅仅作为演员的话,你可能没有机会去观察到这些东西。
新浪时尚:对于演员来说,长得像重要还是演得像重要?
余少群: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,当初演《梅兰芳》的时候,有人说我长得像、有人说我演得像。我在想其实是我的经历和我的外貌结合在一起,那个时候角色就在那里了。
新浪时尚:什么样的演员可以被称作“角儿”?
余少群:如果是在舞台上那就不用说了,他一出来,一千个观众的眼光全部集中在他身上,那就是好演员。这是个很现象的描述,但其实他是有功力在的。所以在我眼中,好的演员,就是要有这样聚焦能力的人。